從Internet Archive訴訟案,談COVID-19時期的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讀服務



李美怡
 2020年08月06日

隨著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美國各城市自2020年3月20日起陸續封城,學校和圖書館等公共設施也都關閉起來。在全美圖書館緊急關閉狀況下,在加州立案的非營利的網際網路圖書館 Internet Archive,為了老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方便,在3月23日公布特別因應疫情而設的「緊急計晝 – National Emergency Library」,至2020年的6月30日,免費提供150萬個圖書電子檔給會員查閱。(備註:在疫情以前, Internet Archive本來是透過Open Library計畫提供會員電子書借閱服務。圖書的借閱原則為:每本電子書限一名用戶使用,其他對該本電子書有興趣的用戶,將排在預約清單(waitlist)。只有當書籍多於一個電子檔時,才會借閱出去。在這波疫情之下,Internet Archive暫緩Open Library waitlists服務,另外開啟了新National Emergency Library計畫,透過新計畫,用戶不再需要預約,就可以直接閱讀電子書)。這個計畫引來社會上很大的迴響,但評價兩極:計畫剛開始的時候,得到不少媒體的支持和廣泛報導,認為這回應了教學人員面對學校和圖書館關閉下所帶來的教學困擾。至4月23日為止,已經超過80所學校和200個人士簽署了Internet Archive的Public Statement:Supporting Waitlist Suspension at Internet Archive;直到現在,仍有不少民眾在Internet Archive網路留言表示支持。不過,卻有部分人士不表認同。《地下鐵道》(The Underground Railroad)的小說作家科爾森.懷特黑德(Colson Whitehead)於3月29日在Twitter上指「Internet Archive不是圖書館,他們不合法的把圖書掃描,上傳並公開在網路上。」而作家和插畫家Jarrett J Krosoczka 亦對這個計畫表示失望,指出作家的收入來源主要是版稅,而疫情已經令作家今年的收入大受影響。

美國四大出版社(包括Hachette Book Group Inc,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LLC, John Wiley & Sons, Inc. 和Penguin Random House LLC)於美國紐約南區聯邦地區法院(the United States District Court for the Southern District of New York)向 Internet Archive 於6月11日提起告訴,主張Internet Archive損害了作品的著作權,請求終止Open Library和National Emergency Library計畫,對Internet Archive在Open Library(平常的借閱服務)和National Emergency Library提起兩項服務侵權,並且要求Internet Archive於7月28日前作出回應。

Internet Archive的創辦人Brewster Kahle於6月16日在其網站公告,提前把計畫結束 (比原來計劃的早了14天 ),並恢復原有Open Library waitlists電子書借閱服務。在回應訴訟的一星期前(7月22日),Brewster Kahle透過Zoom進行了30分鐘的新聞發布會,重申圖書館、出版商和作家在疫情大爆發之時,應共同齊心地協助老師、家長、和學生,並呼籲四大出版商在這緊急狀態下,應共同面對知識共享的挑戰,並撤銷這個不必要的訴訟。 Internet Archive於7月28日否認侵權,並以「合理使用原則」(Fair Use Doctrine) 和「第一次銷售原則」(First Sale Doctrine)等著作權法的理論作抗辯的理由。

Internet Archive於7月28日否認侵權,並以「合理使用原則」(Fair Use Doctrine) 和「第一次銷售原則」(First Sale Doctrine)等著作權法的理論作抗辯的理由。

訴訟目前還在進行中,有待案件後續的發展。若法院判原告勝訴,Internet Archive將會被要求最高達15萬元的損害賠償(以每本上傳的書籍來計算)。


Image by Ayoub Kayor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Internet Archive’s defense arguments https://www.courtlistener.com/recap/gov.uscourts.nysd.537900/gov.uscourts.nysd.537900.33.0.pdf


作者

李美怡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

本研究感謝「資料安全研發及人才培育計畫」支持